(上接第景觀設計二版)
  好的建築,既能夠為人們提供使用功能,又能夠為人們提供美學享受。特別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建築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追求的汽車借款不僅僅是居住和使用,更多地關註審美和觀感。我們要用美學的觀點,從藝術的角度,指導、審視城市空間塑造和建築構造,促進建築功能性與審美性的完美融合,留下更多百年傳承的建築經典,展示城市的大氣與厚重,為歷史留下贊嘆,為後代留下傳世佳作。
  (五)建築設計城市的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是維繫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構建現代化、高品質的基礎設施體系,是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重要功能支撐,是建築設計提升城市競爭力、影響力的重要基礎條件。
  現代化大都市,除了擁有強大的綜合經濟實信用貸款力外,都有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作支撐。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城市建設史。暢達的交通基礎設施、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強壯了城市骨架,暢通了城市血脈,支撐著現代城市的發展。
  城市的建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發展水平。紐約建有高度發達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體系。軌道交通擁有線路26條、總長1142公里,490個車站遍佈全市,24小時運行;地面公共交通線路總長達3000多公里,彌補了軌道交通未能照顧到的“枝節”地區。巴黎以完善的地下管網系統聞名於世。早在19世紀中期,就在地下50米深處建造了平均寬度3米以上、總長2350公里的地下管網。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百年大計,必須登高謀遠、超前謀劃。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眼界、氣魄和水平,往往決定一個城市的未來。
  武漢兩江分割、三鎮鼎立,湖泊眾多,地質結構複雜,城市基礎設施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建設失誤將導致城市運行成本劇增。
  每一位城市規劃者、建設者,都要有長遠思考、戰略思維,不僅要看到2049,還要看到50年乃至100年以後的城市發展。這應該成為大家的自覺和共識。比如,解放大道修建之初,不少同志認為修35米寬就足夠了;建60米寬,有些浪費土地。後來,市政專家經過測算認為,50年或100年後解放大道車流量將會很大,如果寬度不夠將無法滿足交通發展需要,甚至需要不斷拆遷、拓寬,到時候成本會很高。最終,市委市政府採納了專家的方案。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的決策是有戰略眼光的。再如,關山大道原來叫關山一路,是當年蘇聯專家設計的,修建了70米寬,當初有人說這是浪費,但現在來看,並不浪費。
  我們要立足長遠,以國際視野、一流標準,謀劃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增強戰略定力,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近年來,我市大規模推進城市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形象開始初步顯現。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無論是從武漢在國家戰略中的位置來看,還是從發展的需求、市民的期待來看,基礎設施建設與武漢應有的地位和影響還不相稱,“欠賬”較多,還處在“補課”階段。如果不持續加大建設力度,我們不僅會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處於不利的位置,復興大武漢也必將成為一句空話,我們將有負於城市、有負於歷史,犯下新的錯誤。
  我們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義無反顧、鍥而不捨,市區共建,著力構築現代化、高品質的基礎設施體系,為復興大武漢築牢“底盤”。
  對外交通方面,全面推進鐵水公空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祖國立交橋”。加快建設天河機場第三航站樓、第二跑道、機場交通中心,加密開通至世界各大洲主要城市的國際航線,打造國家重要門戶機場;規劃建設第二機場,打造以全貨機運輸為重點的國際航空物流港。以武漢新港為依托,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把武漢打造成為國際性內河航運中心。建成全國性鐵路路網中心和全國高鐵中心,增強高速公路路網重要樞紐功能。
  市域交通方面,以軌道交通建設為重點,加快完善快速路網體系,提升城市暢通能力。到2040年,建成30條以上、總長超1000公里,覆蓋市域、通達新城的軌道交通網。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建設串聯三鎮的BRT系統和新型有軌電車系統。
  地下管網方面,在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分別建設通達長江的大口徑排水管道,形成城市“地下動脈”,完善排水體系,提高排漬能力。加快建設雨污分流的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系統,實現“一張乾網全覆蓋,兩江水源得保護,三鎮湖泊不納污”。統籌推進電力、燃氣、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市政設施服務能力。
  到2049,建成鐵水公空發達、地鐵縱橫交織、內通外暢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市政公用設施系統。
  (六)城市的治理
  現代城市經濟社會加速轉型,變化節奏加快,要求城市運行方式也隨之變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繪製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凸顯出中國發展的新走向,將給整個國家及城市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和深刻變革。改革的總目標之一,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於城市而言,深化改革,適應變革,必須推進大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民生優先、公共服務,是現代城市治理的核心理念。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讓市民更幸福”。忽視這一點,不僅社會不穩定,經濟發展也難以持續。上世紀80年代,拉美一些國家和城市,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既不重視產業轉型升級,更不重視社會建設與治理,社會結構呈現低收入人群占絕大多數的“金字塔型”,引發了眾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導致政局動蕩,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巴西聖保羅是世界上人口規模第九大城市、第十大最富有城市。因貧富差距明顯,1/3的人口低於貧困線,導致了大量貧民窟,社會治安惡劣,政府不得不出動大批警察對貧民窟開展清剿行動。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治理的不當。
  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民生質量,真正讓市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多方參與、共同治理,是現代城市治理的必然趨勢。從“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一字之差,內涵卻有差別,意味著必須創新治理模式,從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控,轉變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
  在這場治理變革中,政府更重要的是當好“掌舵者”。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把職能真正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原則上市場能辦的,就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和社會的手”。要充分發揮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市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
  健全法制、依法治理,是現代城市治理體系的基石。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標誌,也是現代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特征和要素。法治化治理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持續、穩定的制度環境,有利於資源公平高效配置與社會和諧穩定。對武漢而言,要實現2049的遠景目標,必須加快完善法治體系,大力推進依法治市,營造政府依法行政、企業依法經營、市民依法行為、整個社會依法維權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現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智慧城市、數字治理,是現代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現代城市是一個結構複雜、縱橫交錯、瞬息萬變的龐大系統。信息化時代,治理好城市,必須依賴大量及時、準確的信息流通,信息網絡的完善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一個主要標誌。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全新目標。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韓國首爾做得非常好。他們在城市設施管理方面,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掌握道路、停車場、地下管網等設施的運行狀態;在城市安全方面,利用紅外攝像機和無線傳感器網絡,提高了災難監測自動化水平;在城市環境方面,智慧環境系統可自動將氣象和交通信息發送到市民的移動終端;在城市交通方面,智慧交通系統可實現對公交和公共停車信息的管理,並智能控制交通信號,方便殘障人士出行。
  我們要加快實施《武漢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建立完善城市治理信息系統,為治理城市提供及時、準確、科學的信息服務。建設感知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雲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系統;構建智慧應用、智慧產業、智慧運行三大核心體系,實現城市信息的高效傳遞和智能響應,讓城市治理更高效、市民生活更便捷。
  面向2049,我們要從傳統的城市管理,轉向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城市治理,加快建立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治理結構,建設法治城市、智慧城市,實行依法治理、數字治理,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沒有用世界城市或者全球城市概念。薩森教授講到差異性的發展和專業化的能力,是全球城市的重要特征。比如,印度的班加羅爾,不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卻是一個全球城市,因為它的軟件開發產業融入到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從某種程度上講,從差異性來說,武漢也是一個全球城市。而現代化大都市,應該層次更高,所以,我們用的是現代化大都市的概念。
  (七)城市目標與現實行動
  面向2049,我們既要志存高遠、敢於有夢,更要埋頭苦幹、善於圓夢,一步一步把宏偉目標變成現實。
  要用目標引導行動,用行動實現目標。目標是行動的指南。我們要以“武漢2049”遠景目標,牽引現實的變革與創新。行動是實現目標的保證。再宏偉的目標,再壯麗的藍圖,不付諸行動等於零。我們不能空喊口號、高調虛功,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把戰略規劃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行動中。
  要把握階段性發展規律,明確每個階段重點任務和主攻方向。實現城市遠景目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長遠目標是由一個個階段性目標構成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是分階段一步步前進的,發展階段不可逾越。我們要進一步明晰實現目標的步驟和階段,以及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要堅持長遠和當前共謀,防止脫離現實、急於求成、超越階段,那樣反而會欲速則不達。美好的“武漢2049”,不能坐等而來,不能省掉發展過程中的任何階段。
  比如,按照劃分工業化階段的經典理論,當前,武漢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階段。國內外城市發展實踐表明,過渡階段的產業發展特征是:總量快速壯大,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日趨明顯;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先進製造業進一步壯大,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繼續保持在高位;工業與服務業加速融合,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迅速發展,服務業的地位逐步提升。
  過渡階段決定了我們要堅持“兩業並舉”,一手抓工業,一手抓服務業,大力實施工業倍增、服務業升級計劃,儘快使工業規模達到2萬億、3萬億,並同步提升服務業規模和水平,加快建設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不能脫離所處的發展階段,在工業發展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比較二、三產業比重高低,那是“兩個侏儒比高低”,沒有意義和價值。
  再比如,人類文明的發展,是由原始文明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逐步演進的過程。生態文明不是單純的自然文明,而是“自然文明+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對工業文明的反思、發展與超越。建設生態文明,並非是否定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的發展需要工業文明優厚的物質文明成果的支撐。在生態文明建設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輔相成。生態文明和工業文明,兩者互不矛盾、互不對立,而是互為基礎、共同發展。
  當前,武漢正處在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共進期。這個時期,決定了我們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生態文明之路,一手抓加快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
  要加強戰略相關性研究,使發展思路更全面、更完善。在謀劃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要著重處理好“十大關係”:即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全局與局部、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空間佈局與功能優化、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內部發展與外部環境、硬實力與軟實力、頂層設計與底層設計、戰略規劃與行動計劃的關係,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可操作性。
  謀劃“武漢2049”,要認真消化吸收專家學者的建議,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發展戰略,使發展藍圖更清晰、行動方向更明確。
  四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武漢2049”,就是這樣一本“大部頭”,展現了這座城市的理想與激情、雄心與抱負、追求與擔當。
  大城築夢,光耀未來。暢想2049,我們的城市,將成為經濟發達、實力雄厚的大武漢,知識引領、創新領先的大武漢,智慧便捷、暢通九州的大武漢,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大武漢,引領形成區域一體、輻射全球的“大武漢都市圈”。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武漢2049”,城市夢,我們的夢。只要我們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朝著目標,接續奮鬥,激流勇進,堅定前行,大武漢,就一定能早日建成國家中心城市,闊步邁入國際化大都市行列,崛起在世界城市的版圖上!  (原標題:全面復興大武漢 闊步邁向20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b30jbjnf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